解析精密空調(二)
文章作者:jingquan發表時間:2020年08月26日瀏覽量:
第二章氣流組織方式
空調的氣流組織方式一般分為兩種:上送風和下送風。
下送風形式的氣流從空調機的底部送出,在機房地板下流動,比較容易分布到房間的各個角落。通過活動地板開口進入機房內冷卻設備,并從空調機的上部回風。這種送風方式是絕大部分機房所采用的氣流組織方式。
上送風形式分為上送風、正面回風、上送風、背部回風和上送風、底部回風三種方式。
第三章機房專用精密空調機選型指南
3.1估算空調機的制冷量,選定設備型號時通常要考慮以下主要因素
3.1.1機房內設備發熱量
3.1.2機房面積
3.1.3機房條件(包括層高,密封,裝修,室外機安裝位置等)
3.1.4當地氣候條件
3.1.5型號規格圓整統一
3.2程控交換機房
按交換機“門”或“線”數概算:2.4~3.5kcal/h?門或線
按交換機房“面積”校核:165~222w/m2[150~200kcal/h?m2]
*.交換機散熱量隨話務量的增減而變化,但其變化量不大;
*.在室外環境溫度特別高的地區如50℃,可按每100m2約8.2kw考慮機房本身的散熱量;其它氣候條件則無須考慮。
3.3計算機房
3.3.1按單位面積估算冷量:
中國機房在單層建筑內290~350w/m2[250~300kcal/h?m2]
機房在多層建筑內175~290w/m2[150~250kcal/h?m2]
前蘇聯450~565w/m2[390~485kcal/h?m2]
美國350~405w/m2[300~350kcal/h?m2]
日本407~525w/m2[350~450kcal/h?m2]
備注:1、隨著計算機集成電路、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及芯片技術的發展,計算機體積越來越小,散熱量也較以前大為降低,相應地估算指標也需要作一定的調整;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,要求計算機的可靠性更高,運行速度更快,相應地散熱量又有所增加,因此,冷量的估算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。
2、對于絕大多數機房(設備發熱量一般),在無法準確計算機房內的設備發熱量的情況下,在進行精密空調選型時可直接按照290~350w/m2即0.29-0.35KW/m2(等同于250~300kcal/h?m2)的標準進行設計,而為了安全起見,大多數情況下都按照0.35KW/m2(即300kcal/h?m2)的標準進行設計。
3.3.2按計算機房內設備的散熱量估算冷量:
在國外有的公司往往以整套計算機設備安裝電功率進行計算,在國內還應乘以一定值的系數
①主機設備的散熱量Q=1000NK
Q──散熱量w
N──主機設備安裝功率kw
K──總系數,國產設備取0.4~0.5;進口設備取0.6~0.8
②外部設備的散熱量Q=1000NK
Q──散熱量w
N──外部設備安裝功率kw
K──總系數,國產設備取0.2~0.3;進口設備取0.5
3.3.3照明燈具散熱量Q=1000n1n2n3N
3.3.4人體散熱量和散濕量Q=nqW=nw
備注:
1.由于實際選型時往往按空調機的系列型號規格向上取整,這樣就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數,因此3,4項的散熱量可以忽略不計;
2.其它電訊機房的選型可參照計算機房的參數進行。
3.4機房精密空調系統新風量
按下述三項中取其中的最大一項:
3.4.1按機房人員取40m3/h?p
3.4.2維持機房室內正壓所需的風量
3.4.3取機房空調總風量的5%
地板送風口風速:1.5~2.0m/s
地板送風口總開孔面積占地板面積的0.6%
3.5常用熱功單位換算
3.5.1壓力換算
1巴(bar)≈1公斤力/厘米2(at)≈1標準大氣壓(atm)≈105帕斯卡(pa)
3.5.2冷量換算
1匹(PS)=2500大卡(kcal/h)
1千瓦(kw)=860大卡(kcal/h)
1匹(PS)=2.9千瓦(kw)
1冷噸=3024大卡(kcal/h)
1BTU/h=0.2519大卡(kcal/h)
備注:以上數據均來源于國內外各種設計手冊、技術標準和統計報告,并經本公司多年的銷售選型經驗檢驗、認可。
by百度百科